1、定義:某些細菌生活在一定的營養條件下時,會在細胞壁表面形成一層松散的粘液狀物質,稱為莢膜。莢膜不易著色,但可用負染法在暗色背景和遮光性強(或染色)的菌體之間形成一透明區。
2、莢膜分類及特點
①莢膜或大莢膜 黏液物質具一定外形,相對穩定地附著在細胞壁外,厚度因菌種、環境而異,一般可達200nm,與細胞的結合力較弱,通過液體振蕩培養或離心便可得到莢膜物質。
②微莢膜 黏液物質的厚度很薄,小于200nm,與細胞表面結合較緊,光學顯微鏡下不能看到。但可采用血清學方法證明其存在。易被胰蛋白酶消化。
③黏液層 黏液物質沒有明顯的邊緣,比莢膜疏松,可擴散到周圍環境中,使培養基的黏度增加。
④菌膠團 有些細菌的莢膜物質相互融合,連在一起,組成了共同的莢膜,多個菌體包含在莢膜中。
3、莢膜的主要作用及危害
①保護細胞免遭干燥影響,同時也是細胞外的碳源和能源的儲備物質。當環境缺乏營養時,可被細胞利用。
②保護病原菌免遭宿主吞噬細胞的吞噬,增強其致病能力。如具有莢膜的S 型肺炎球對人體毒力強,能引起肺炎,但如果細胞失去莢膜(即成為R型菌株)后,致病力就下降。
③莢膜使菌體易于附著到適當的物體表面。例如引起齲齒的唾液鏈球菌、變異鏈球菌等會分泌己糖基轉移酶,將蔗糖轉化為莢膜物質一果聚糖,使細菌易于黏附在牙齒表面。細菌發酵產生乳酸,會腐蝕牙齒的琺瑯質引起齲齒。
④莢膜也會對工業生產造成危害。如食品工業中污染了產莢膜細菌所引起黏性面包、黏性牛奶;在制糖工業中,由于產莢膜菌大量繁殖,會增大糖液的黏度,影響過濾速度,降低糖產量。
⑤莢膜也可以成為有價值的材料。例如:利用明串珠菌將蔗糖轉化為莢膜物質一葡聚糖,可進一步用于生產代血漿中的主要成分一左旋糖酐。
上一篇:外周血涂片檢出的馬爾尼菲籃狀菌
下一篇:中體的定義及推測的功能